重磅发布

国泰中证2000ETF濒临清盘,ETF保卫战将要打响!

发布时间:2025-04-18 19:03:11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1231

4月17日,国泰基金发布公告《关于国泰中证 20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持续运作的议案》。

截至2024年12月16日,国泰中证2000ETF出现了连续 6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 万元的情形。根据协商一致,国泰基金提议国泰中证 2000ETF持续运作,并决定以通讯方式召开本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本基金持续运作的议案。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国泰中证2000ETF规模只有0.18亿元。

国泰中证2000ETF濒临清盘有两点让人感到意外:

首先、国泰基金也算是指数大厂之一,但是依然有不少产品面临着清盘风险。

截至当前,国泰基金旗下指数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有29只,规模低于国泰中证2000ETF的有17只,在这些濒临清盘的产品中有疫苗与生物科技、电网设备、环保、内地运输、绿色电力、国企开放、影视等主题的小众产品,如何保壳是个难题。

国泰基金作为指数大厂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其他基金公司自然也未能幸免。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有1994只指数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产品有525只,占比高达26.32%。

考虑到降费因素,各家公司保壳的动力可能并不大,这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难度又要增加不少。

其次,国泰中证2000ETF的业绩并不算差。

资料显示,国泰中证2000ETF跟踪的指数是中证2000指数(932000.CSI),该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市值规模较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沪深市场小市值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聚焦科技类及高端制造类行业,科技成色显著。

国泰中证2000ETF近1年的业绩虽然在10只中证2000ETF中只排在倒数第三,但在全市能够到前30%,而业绩第一的华夏中证2000ETF更是排进了全市场前10%。

但是有这样的业绩做背书,中证2000ETF似乎并不太被资金关注,10只ETF中只有华泰柏瑞中证2000ETF和南方中证2000ETF实现规模正增长,有7只规模在1亿元以下,规模最低的博时中证2000ETF更是只有0.13亿元。

显然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玩法不太一样了,主动基金,业绩与规模呈现正相关,而指数基金的逻辑“强者恒强”才是关键。

当前指数基金发展的三大困境

主动权益基金信用崩塌之后,指数基金凭借其低成本、透明度高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快速上位,但是指数基金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浪费清盘风险加剧流动性危机费率战压缩行业利润空间

1、同质化竞争:指数基金"千人一面"

当前国内指数基金市场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严重的产品同质化。据统计,截至一季度末,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产品超过129只,跟踪中证500指数的基金有114余只,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基金有104余只,大量基金跟踪相同的主流宽基指数或热门行业主题指数,导致产品缺乏差异化。

同质化竞争的直接后果是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大量跟踪相同指数的基金分散了资金流动性,导致许多产品规模长期做不大,既无法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交易体验,也难以形成基金公司的利润增长点。从行业整体看,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阻碍了指基市场的健康发展。

2、清盘潮加速:迷你基金成重灾区

近年来,基金清盘现象日益频繁,其中指数型产品占比尤为突出。

清盘基金增多反映出市场正在经历自然淘汰过程,但也暴露出行业前期盲目扩张的后遗症。

导致指数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包括:

同质化导致流动性枯竭:同类产品过多,资金向头部集中,头部基金凭借规模和流动性虹吸效应占据主导,中小机构则面临生存压力,行业呈现“赢者通吃”格局。

市场波动与资金快进快出:行业主题基金受行业轮动影响,资金短期撤离加速规模缩水。

“帮忙资金”后遗症:新基金依赖短期资金保成立,成立后资金撤离导致“空壳化”。

对投资者而言,基金清盘不仅打乱投资计划,还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税收后果和再投资成本。

3、降费大战:价格竞争的利与弊

指数基金费率持续走低已成为趋势,部分头部公司已将宽基指数ETF的管理费降至0.15%甚至更低,指数基金平均费率较五年前下降超过40%。

降费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低成本是指数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降费直接提高了投资者的净收益,符合普惠金融的理念。同时,费率下降也倒逼基金公司提升运营效率,推动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然而,过度价格竞争也带来诸多问题。例如过低的费率可能让基金公司降低整体服务水平,或削弱其在指数研发和系统建设等方面的长期投入。另外,对小基金公司形成生存压力,加剧行业集中度,可能损害市场竞争活力。

投资者避雷指南

由于当前指数基金的种种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指数基金不仅仅要看对市场的方向,而且还要选对基金。

根据“强者恒强”的理念,投资指数基金时选择大公司规模的产品是不错的选择。

规避存在清盘风险的基金,还有四个实用技巧:

1、查看规模与持有人结构:规模持续低于2亿元、持有人户数少于1000、机构持有比例较高的产品风险较高。

2、警惕“帮忙资金”痕迹:新基金成立后规模迅速缩水至5000万元以下,可能是“帮忙资金”完成任务撤离。

3、慎投冷门行业主题基金:投资行业或者主题基金需要结合景气度与估值综合判断,A股最大的特点是热点轮动,一些小众冷门的风口可能只“火”半年,如果轻易上车可能会被套很久。

4、组合优化,分散风险与动态平衡:核心+卫星配置策略,定期调整组合权重,卖出高估资产、买入低估资产,降低单一行业风险。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